传感器终端的数据获取间隔越短,能够采集到的数据也就越多。因此从使用传感器终端的立场出发,人们往往会把感测间隔设置得较短。然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感测间隔和数据的发送频率还会影响维修的频率。
为了能在各种场所大批量设置,大体上物联网设备都遵循着小型、无线通信、电池驱动的原则。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一批新型终端,例如“能量采集”(energy harvesting),这种终端具备自主电源,能实现设备自身发电。然而仍旧有大部分物联网设备是靠电池驱动的。从耗电的角度来看,设备电池电量大部分都消耗在感测和无线发送数据上(图 )。感测频率越高,耗电也就越严重,这样一来更换电池的频率就会加快。因此各位需要考虑到更换电池的频率,根据各种条件设计一个合适的感测及发送周期。
传感器网络的设置
使用传感器终端的传感器网络时,需要规定让传感器网络运行的参数。这里需要注意传感器网络的网络 ID,也有人称其为组 ID 或者采用其他叫法,不过这些叫法指的都是专门识别传感器网络的 ID。只要把所有的网络 ID 都设成相同值,就能够减少初期导入或是追加和更换终端时的设置成本。然而如果存在数台具备接收器的网关终端,这些接收器就会接收到同样的数据,其结果就是传感器端的数据会重复(图 )。这种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例如白名单方式,即在网关终端内读取传感器 ID,只接收那些在允许接收名单里的传感器数据。
如果给每个网关终端都分别设置一个 ID,虽然可以避免数据重复,但每导入一次,就要设置一次传感器终端,很费时间,而且还需要管理这些 ID。此外,刚才提到的楼层监控案例是把前面说的两种方法组合起来进行管理的,即给每个网关终端设置不同的网络 ID,同时再通过设置白名单来防止非法访问。